从邵武市区出发,沿浦武高速一路向南约半小时,我们到达和平古镇,悠悠古韵扑面而来——一条长达米的青石板古街贯穿南北,史称“福建第一街”;近百条鹅卵石巷道,随形就势而成“九曲十三弯”……

“和平镇现存明清古民居栋,我们目前已优先对其中30多栋具有文物及旅游开发价值的古民居予以修缮保护。”和平镇原党委书记吴跃辉说,年以来,当地累计投入近4亿元推进古镇保护开发,使得古民居原貌得到有效恢复。

当年的和平县令官居正五品,这在全国极为罕见,也从侧面展现了和平古镇极高的历史地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邵武市武阳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思权介绍说,我们通过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提高游客的互动性、体验感,提升景区的品位,展示古镇当年的辉煌。

古时灾荒之年赈济灾民、平时救助孤寡贫病的旧市义仓,通过挖掘改造、装修复原,在今年春节作为新景点开放,向游客述说旧时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为了丰富古镇业态,寻常日子在和平戏院每天都有4场以上的古装表演。节假日每天更有二三十场次穿越表演,威风锣鼓、传统变脸、县官判案、状元返乡……轮番上演的表演为古镇带来浓浓的生机,也让来此旅游的八方游客大呼过瘾。

漫步古镇,宗族祠堂、古宅随处可见,整饬一新的黄氏大夫第等古民居气势恢宏,风采不逊当年。和平村村民黄贤文说,为了保护好古民居,一些村民纷纷自发捐款进行维护、修缮,“和平古镇不仅仅是我们的家,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守护好这里的一砖一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古镇经营游浆豆腐坊的“80后”青年黄东华,在继承父亲黄孝廉老手艺的同时,将传统制作技艺从后堂搬到前台,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他说,现在“销量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月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放眼望去,旧市街上的店主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热爱着这片哺育了自己的土地。随意走进一家铺子坐上一会,老板都会说起古镇的历史故事。

旅游业内人士称“科教、历史文化等景点,七分靠讲解、三分靠资源”。说起和平古镇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金牌导游”黄学义,他生在和平,少时便留心古镇里的一砖一瓦,毕业后在镇上的竹制品厂上班,因为镇里需要导游,他毅然放弃车间主任的工作,到老人家里收集历史故事,不断钻研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自年以来,已接待了数不清的游客,游客们对他的服务纷纷点赞。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和平古镇。他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工作,述说着对家乡的热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和平古镇旅游的游客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吴跃辉笑着说,年,通过自驾游、团队游等方式来和平古镇旅游的游客数量超过30万人次,给古镇带来了多万元的门票收入。

本文来源:福建日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mt/152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