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mt/16.html

融安县位于广西北部,地处湘黔桂3省区交界中心区域。融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样,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发展中草药产业。

近年来,融安县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把发展林药产业和发展林下经济结合,将其列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明确提出中药材产业“融安模式”发展思路,通过上下联动、科技推广、区域合作、政策扶持等4项措施,推进林下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林业、药业同步发展。

一、高层推动,推广中药材产业“融安模式”

中药材产业“融安模式”属全区乃至全国首创,主要特点是将药业与林下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经济;种植方式以与农作物套种为主,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及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融安县委、县政府把林下中药材产业作为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实现科技富民强县的优势支柱产业来打造,林下药业项目列入融安县“5+1”工程(即竹木深加工基地、全国金橘生产基地、铅锌冶炼基地、中草药生产基地和广西最佳宜居县城)。为进一步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融安县成立了广西中药材产业“融安模式”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的科局领导及广西区药用植物园领导和专家组成,积极推广中药材产业“融安模式”。

二、上下联动,夯实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

融安县将林下中药材产业列入柳州市科技局与“局县会商”制度重点支持的产业,并与广西区药用植物园签订了《关于中药材产业“融安模式”的合作协议》,研究解决影响药材质量和产量的林下种植技术以及药材加工、提取技术等问题。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持。2010年6月融安县的“特色中药材开发与示范”项目作为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获得科技部立项,科技部下拨193万元项目经费。“中药材产业开发与示范”项目一并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的立项,配套资金80万元,柳州市科技局支持80万元,这极大地促进了融安县中草药的快速发展。

三、政策扶持,破解药农资金短缺的难题

融安县充分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培育林下经济,确保林下中药材产业有计划、按步骤统筹推进。近两年,融安县逐步加大对中草药的投入力度,2010年县财政拨出200万元,今年3月又下拨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的补贴,及时解决了药农资金难题。

四、典型示范,带动药农增收致富

融安县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林下药业示范基地,提升林下中药产业化水平,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仅在2010年全县完成新种山药、葛根、沙姜、瓜蒌等品种中药材10000亩,建立了沙姜、草珊瑚等中药材种植基地10个、面积2025亩。在板榄镇、大坡、雅瑶等乡镇实施杉木幼林套种沙姜和毛竹林套种草珊瑚等“融安模式”种植示范与推广,取得了成功。按2010年的中药材的价格行情,全县当年新种植的山药、葛根、沙姜、广郁金、瓜蒌等10000亩中药材,亩产值均可达3500元以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经过多年的发展,融安县中药材种植已遍及全县12个乡镇的113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82.5%,药农总数达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0.1%,涉及人口12.46万,占农村总人口的44.5%,全县种植特色中药材罗汉果、黄花蒿、山药、八角、鸡血藤、山栀子等面积达6.1万亩。中药材年销售收入18300万元,药农人均收入1403元,其中收入超过万元的农户达1.1万多户,中药材种植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目前,中药材产业已列入融安县“十二五”规划,计划通过3-5年时间,完成“融安模式”的试验及示范基地建设,建立500亩广西特色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立“融安模式”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亩以上,使全县中药材面积达10万亩,把融安县打造成广西桂北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中药材贸易集散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