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东临江西萍乡、莲花,南通粤广,西屏衡岳,北达株洲、长沙,素有“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攸县居两省四市交汇之所,辖20个乡镇、个村社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76.9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排名第8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攸县 外文名称 YouxianCounty 别名 梅城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湖南省株洲市 下辖地区 城关镇,鸾山镇,黄丰桥镇等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常住人口69.32万(年) 方言 湖南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桃花谷,白龙洞,酒埠江,灵龟峰等 机场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南岳机场 火车站 株洲站、攸县南站、攸县北站 车牌代码 湘B 目录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3地貌特征 4历史沿革 5著名人物 5.1杰出代表 6自然风景 6.1白龙洞 6.2酒仙湖 6.3宝宁寺 6.4阳升观 6.5桃源谷 6.6灵龟寺 7攸县方言 7.1攸县话的基本情况 7.2攸县话的特点: 7.3攸县话语言变异原因 8地名传说 8.1城关 8.2鸾山 8.3漕泊 8.4兰村 8.5黄丰桥 8.6柏树下 8.7银坑 8.8钟佳桥 8.9酒埠江 8.10网岭 8.11皇图岭 8.12市上坪 8.13高枧 8.14湖南坳 8.15坪阳庙 8.16丫江桥 8.17槚山 8.18大桥 8.19新市 8.20大同桥 8.21莲塘坳 8.22凉江 8.23上云桥 8.24菜花坪 8.25高和 8.26渌田 8.27鸭塘铺 8.28石羊塘 8.29桃水 9数字地名 10著名学校 11社会经济 11.1经济建设 11.2农业发展 11.3城市荣誉 12行政区划 展开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3地貌特征 4历史沿革 5著名人物 5.1杰出代表 6自然风景 6.1白龙洞 6.2酒仙湖 6.3宝宁寺 6.4阳升观 6.5桃源谷 6.6灵龟寺 7攸县方言 7.1攸县话的基本情况 7.2攸县话的特点: 7.3攸县话语言变异原因 8地名传说 8.1城关 8.2鸾山 8.3漕泊 8.4兰村 8.5黄丰桥 8.6柏树下 8.7银坑 8.8钟佳桥 8.9酒埠江 8.10网岭 8.11皇图岭 8.12市上坪 8.13高枧 8.14湖南坳 8.15坪阳庙 8.16丫江桥 8.17槚山 8.18大桥 8.19新市 8.20大同桥 8.21莲塘坳 8.22凉江 8.23上云桥 8.24菜花坪 8.25高和 8.26渌田 8.27鸭塘铺 8.28石羊塘 8.29桃水 9数字地名 10著名学校 11社会经济 11.1经济建设 11.2农业发展 11.3城市荣誉 12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编辑本段 攸县,以攸水流贯县境而得名,《水经注》云:“县北带攸溪,盖以即溪以名县也。” 攸县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南端,东邻江西萍乡市、莲花县,西连株洲县、衡东县;南达茶陵县、安仁县,北接醴陵市。地理座标是:东经°09′09″至°51′30″,北纬26°46′34″至27°26′30″。 攸县素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美誉。随着长株潭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全面启动与实施,处于长株潭城市群南部地区的攸县,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其后方基地与生态屏障,县城也成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的次中心城市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国道、衡茶吉铁路、醴茶铁路、岳汝高速、衡炎高速、省道S、S、安攸互通连接线等,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人均拥有公路里程排名位居全省前列。[1] 2自然条件编辑本段 攸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差悬殊,地貌多样,气候复杂,垂直变化十分显著,具有立体气候的特色。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攸县东南距海多公里,其气候受大陆的影响较海洋为大,气候年较差为24.3度,降水集中于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5%。气候温和,热量充沛,降水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低温。年平均日照小时,年平均气温17.8°C,平均无霜期天,年平均降水量.5毫米,降雨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由于山峦起伏,地貌多样,气候变化较大,高差悬殊,垂直变化明显,具有立体农业特色。 攸县境内分洣水和渌水两大水系,统称湘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条,总长K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8万立方米。拥有大中小蓄水工程处,其中大II型水库1座(酒埠江水库),中型水库2座(皮佳如水库和黄沙桥水库),小I型水库19座,小II型水库座,山平塘处,并已建成以酒埠江水库为龙头的东南西北中(河床干渠)渠系为网络的灌溉体系。全县水域面积共公顷,其中河流水面公顷,水库水面公顷,坑塘水面公顷,滩涂水面公顷,沟渠水面公顷。[2] 3地貌特征编辑本段 县区地貌的特点是:东、西两面群山环绕,丘陵相嵌;中部成岗地、平原。海拔最高.9米,最低69米。东部由太和仙、婆婆岩等中山构成丛迭山群,地势自东向西中山向低山、丘陵递降;西部,明月峰和严仙岭绵亘西陲,地势自西向东由低山向丘陵、岗地递降;中部,攸水、沙河向南、北分流,地势低平。东、西两面形成两个相向的倾斜面。县境内断层多,造成地表分割破碎。主要断层有酒埠江断层(萍乡—酒埠江)、洋滨断层(洋滨—凤塔)、黄丰桥断层(万新—昭村)、广黄断层(沙洲里—广黄)等,以酒埠江断层为最大,长达60公里,断距数百米至千米。全县平均河网、冲沟切割密度为0.84公里/平方公里,山丘地区达2—5公里/平方公里。因此,除江河平原地区外,一般耕地比较分散。[3] 4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攸县:原名“攸水县”,县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县。 春秋、战国攸县属楚黔中地。 秦在湖南设置12个县,其中阴山县,衡山县,桂阳县,攸县属阴山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置长沙国,攸县、容陵均属长沙国,攸县之名第一次出现于史籍。阴山县属桂阳郡。元光六年(前年),封长沙定王子刘福为容陵侯;元朔四年(前年)封长沙定王子刘则为攸舆候。 东汉攸县、容陵均属荆州长沙郡。长沙郡辖攸十一县。建安年间,荆州牧刘表的中郎将黄忠曾与刘磐共守长沙、攸县。攸县、容陵皆属吴,吴将容陵县改为阴山县。 三国吴太平三年(),分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阴山改属湘东郡,攸隶湘东。 晋太康元年(),破吴,沅湘降,置长沙郡,属荆州,领攸、蒲圻十县。 南朝齐攸县、阴山均属湘东郡。 梁(~)始迁县治于攸江之上。此为老县治之所在,即今网岭镇罗家坪村。 陈(~)壬申,湘州剌史王琳袭据湘州。辛巳()湘州降,罢罗州,改攸县日攸水,隶湘州。 隋攸水、阴山、茶陵、建宁(今株洲)四县并入湘潭县,属衡山郡。 唐武德四年(),废湘潭县,置南云州。攸水县分置为安乐、新兴两县,与阴山县、建宁、茶陵均属南云州,州治设攸水县治,贞观元年()废南云州,将攸五县合并为攸县,属衡州衡阳郡。武后圣历元年(),分出攸县所辖茶陵旧地,复置茶陵县。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三代,攸县均属潭州。此时县治由罗家坪迁至洣水北岸。后汉,乾裕元年(),攸县改属衡州。 宋至道三年(),以潭州属荆湖南路,领长沙、攸、醴十一县。 元攸县以民至万户升为州,称攸州,属天临路。 明洪武二年(),改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 清攸县属长沙府 民国三年()废府设道,攸县属湘江道。民国十一年废道,县直接属省。民国二十七年()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攸县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衡阳,后迁耒阳。 民国三十八年()八月十四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师解放攸县县城.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攸县划归株洲市管辖。至此成立攸县。 5著名人物编辑本段 彭天益(?-?):号司空山人,北宋哲宗元祐进士,历任武骑尉、太学博士、湖广提举,撰有《重修阳升观三奇碑记》。 蔡槐庭:明嘉靖丁己年(年)二月初五出生在湖南省攸县渌田镇的一个科举世家,万历庚辰()进士,癸末()殿试名列二甲。他是渌田蔡民第九世孙。历任嘉兴知府,户部郎中等,官至太仆寺卿(从三品)。 洪云蒸(-):明代名臣,字化卿,号紫云,攸县漕泊人,万历庚戌科进士,追赐为都察院御史。 龙湛霖(-):字芝生,清湖南省攸县人。清同治元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任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左中允,后累迁至侍读学士。 胡庶华(-):攸县城关人,著名教育家、冶金专家,曾任同济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 文荣林(-):攸县城关人,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十二团团长,七十九师上校副官长。抗战期间,任二十八师少将副师长,后调广东防空训练班任少将教育长。 张德粹(-):攸县东乡田村人,农业经济学家、农业教育家,我国农业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谭震林(-):攸县城关人,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陈逵(-):曾用名陈弼猷,攸县柏市樟井冲人。《毛泽东选集》编译委员会委员,致力将中国古代名诗词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开创出汉诗英译的新天地。 丁德隆(-):字冠洲,又名若望,攸县高枧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攸县老家养伤的丁德隆受蒋介石电召,抱病重返前线,抗击日军入侵,率部参加上海保卫战、兰封战役和武汉会战。年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以成绩第一名毕业,国民革命军中将,第37集团军总司令。晚年退役弃政,潜心研习道、佛、儒、耶各教之哲理,擅长篆、隶、楷、草各体书法,并有绘画技能,曾在台北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在著作方面有《大同大道》、《易经原理》、《心物一元观》、《道性真理》、《天人合一》、《自然循环定律》等著述付梓。 唐有章(-):攸县新市人,参加广州起义。曾先后担任机械工业部设计总院副院长、农机部外事局局长、农业机械部顾问。 刘克(-):原名刘相尧,攸县市上坪镇市坪村人。年8月授予少将军衔,曾任铁道兵团副司令员兼工程部部长、铁道兵副司令员兼科研部部长。 萧友明(-):原名谢华生,攸县黄丰桥镇广寒寨村人。少将军衔,曾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原副部长,是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颜德明(-):湖南攸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曾任广州军区装甲兵政委,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 罗吉庭(-):攸县大同桥镇观东村人,核物理学家、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曾任陕西省政协委员,湖大校友委员,中国计算物理学会会员、蒙特卡罗专业会委员、计算物理西北分会理事、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报”编委,“陕西物理”编委、“科学与工程计算丛书”编委、中国国际出版社顾问兼编委等职。 陈旭榜(-):攸县鸭塘铺乡奥林村人,少将军衔。曾任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宁夏军区党委常委,当选为宁夏自治区第五、六届人大代表。 周玉书(-):湖南攸县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中央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年1月改为武警少将警衔。年7月晋升为武警中将警衔,年12月改为中将军衔。 苏纪兰(1-):湖南攸县人,物理海洋学家,被誉为“海洋之子”。长期致力于物理海洋学环流动力学研究。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开云(-):艺名阿云,著名中国花鸟画家,湖南攸县人。曾任湖南美术馆、湖南国画馆馆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现任中国国画家理事,中国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学学会名誉会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南省国画馆顾问,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肖旭初(-):少将军衔,曾任广西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海南军区司令员。 刘远节(-):攸县桃水镇睦塘村人,曾用名刘春华。曾任广东省军区政委,少将军衔。 谭冬生(-):湖南攸县莲塘坳乡春龙村人,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谢秋云(1-):湖南攸县人,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书画家,诗人。 彭新国(-):湖南攸县人,少将军衔。曾任南疆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参谋长。 刘鼎新(-):湖南攸县人,现任海南省委常委、省军区政治委员。 傅剑仁(-):湖南攸县人,笔名易卯,河北省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黎明启程》等。 蔡仪(-):原名蔡南冠,湖南攸县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编高等学校教材《文学概论》和《美学原理》,主编《美学论丛》、《美学评林》等刊物。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多有阐述。 欧阳一叶,年12月初4,本名:欧阳盛,字飞红,号一叶。系新兴青年作家,可谓后起之秀也。出生湖南攸州。年独创首部古典唯美科幻小说作品《生化核战纪》而走红,开辟了世界核题材文学作品的先例。继后又以《浪子飘》这部被众多读者称之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首部“打工文学”,一直以来广受争议,并被誉为现代鲁迅、下一个莫言、励志哥等诸多美誉。 颜书劲(-):湖南攸县高枧双江口人,字清和,年考入黄埔军校(也叫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通讯科学习。后历任交通警察局郑州支台台长,广州区台台长,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台湾黄埔军校通信科教官。 5.1杰出代表 谭震林(—),汉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 6自然风景编辑本段 攸县山川秀丽,是风景迷人的明珠。攸县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观奇特多样,有酒仙湖、百丈瀑、温泉等水体景观,古银杏树、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攸西松山观,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已探明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长达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我国已发现最长的地下河之一,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桃花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里的自然生态谷和酒埠江地质公国内的古河道,全长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各种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随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天,猕猴桃、野萄葡挂满山沟。天然谷中,有山里人家、迎客石、双流击石、落玉流翠、五叠泉、双石门等主要景点。 桃花谷是一个天然氧吧。是人们向往自然,追求健康旅游的胜地。 6.1白龙洞 白龙洞地处株洲市攸县漕泊乡境内,为天然碳酸盐溶洞,长7公里,洞内景色奇秀,其发现时间不过数年,但知名度越来越大,有“奇比张家界黄龙洞,秀超桂林芦笛岩”的美誉。不久前,白龙洞又在湖南百强景点评选中榜上有名。 6.2酒仙湖 酒仙湖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酒埠江镇的东南部,为国家级大Ⅱ型水库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它始建于年,年合闸蓄水、湖区集水面积为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为米,最大宽度为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为24公里。酒仙湖两岸群山巍巍,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四季竞翠,湖区空气清新,碧水蓝天。皓月银波,置身其中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让人有当年苏子遗世、辱宠皆忘,逍遥而居的感觉。 6.3宝宁寺 千年古刹宝宁寺坐落在攸县酒埠江风景区酒仙湖景区酒仙湖之滨,地处黄丰桥镇乌井村。宝宁寺创建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 宝宁寺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盛,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的模式,前后有三进,殿、堂、楼、阁、台共24座。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极中国佛教界,一代佛学泰斗吴立民评价宝宁寺为“国宝”。 6.4阳升观 阳升观,系新攸州十景之一,位于县域东南25公里之莲塘坳乡,地处司空山群峰环绕之中。始建立唐天宝七年(年)。前濒南水,后靠三清峰,画屏峰呈于前,狮子峰、凤凰峰附于左右。山门有一楹联道:“唐宋敕建以来名山不朽;庆光重修而后福地长留”,此联概括了该观的历史。观前一公里处的老炉峰下建有阳升观电站,米长的管道,级石阶直上峰巅,犹如长龙上天。 6.5桃源谷 桃源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谷,是酒埠江地质公园的古河道,全长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澄、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山上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处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季猕猴桃、野葡萄挂满山沟,人处其景心旷神怡,是一个天然氧吧、健康旅游的圣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内外贸易。全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可谓商贾云集、货畅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场”之一、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意人。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 6.6灵龟寺 据《攸县志》同治版记载,灵龟寺始建于明末,位于城东米水河畔灵龟峰之巅,邑绅刘伯相建“元帝祠”于峰顶,县丞余有为建“如斯亭”于山腰。后有县衙牢吏张镗在峰麓出家将祠名改为“张镗庵”。明教谕杨世桂改“张镗庵”为灵龟寺 灵龟寺位于攸县城东1.5km的洣水河畔。其山势一峰独秀,如龟出穴,踞水上游,享有“梅城第一峰”之美称。峰顶一寺,名灵龟寺,钟鼓常鸣,香烟缕缕,奇峰古刹,巍然屹立。岗环水绕,气象万千。 攸县城东郊有一孤峰谓之灵龟峰。千百年来,这里以山奇,水秀,洲平,林幽,寺深而胜名,一直为骚人墨客和僧侣道徒所景仰游览,留下大量诗文。“灵龟峰,峰上生枫,风吹枫动峰不动;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摇舟摇洲不摇。”这幅对联恰到好处地再现了灵龟峰的美色。 7攸县方言编辑本段 7.1攸县话的基本情况 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区,其中赣语,又称赣方言,古称傒语,属汉藏语系汉语,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数约为使用人口约万,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之一。具体分布于江西中部、北部、西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部分地区,福建西北部邵武一带。攸县话属于赣语中的吉茶片区,也就是吉安市属下的县和湖南的攸县、茶陵县。 其基本情况概括为: 1、声母 没有r声母的字,攸县话大多念y。如“人”,普通话念ren,而茶乡话念yin。 2、韵母 有限方言的韵母共31个。其主要特点是:普通话ou字,攸县话念eu,如“周”。普通话念uo的古入声字,攸县话多念ue如“物”、“活”、“国”。比普通话多出yo韵母。如“药”、“肉”,攸县话都读yo。前后鼻音不分。普通话ing韵母的字,口头语念iang如,钉、听、井、轻等。 3、词汇 称呼:外公——偶公儿子——徕里女儿——妹里姐姐——伽伽男人——男子因妻子——婆娘丈夫——男子他——几自己——四嘎 时间:上午——上噶夜晚——亚里清晨——清神八早今天——今聂白天——聂里 地点:外面——后前地方——南场里面——内里家里——窝里 动物:青蛙——给马鸟儿——叼里蝙蝠——檐老须麻雀——麻几叼里蛇——啥虾米——哈公草鱼——草eng 其它:建房——喜窝什么——咋个睡觉——浑告吃饭——恰饭我的——我各理发——剃脑做梦——打梦纲 说话——哇话学校——合堂读书——或须聊天——打刚皮鞋——皮还… 7.2攸县话的特点: 攸县话与普通话唱反调,普通话说那里很热闹,攸县人说,那里很闹热;普通话说,我心里喜欢,攸县人说,我心里欢喜;普通话说,天下毛雨,攸县人说,天下雨毛;普通话说,衣衫,攸县人说,衫衣。 攸县话表达的意思准确,细腻。例如:说某个地方不卫生。普通话通常是用脏,不卫生,不干净这类干巴巴的词汇。攸县话就不同。如果对小孩说,往往用“耳稀个”,如果不卫生的地方不大,用“夹无个”,大面积地方不卫生,用“奥驺个”,“死邋遢个”,如果脏得让人心里难受,攸县话用“生孽个”来形容。当然,这些语言,只有攸县人能听懂。攸县人还喜欢在有的词前面再加一个字,使它更富有表现力。比如:“焦干个”,“稀瘦个”,“来胖个”,“蛇苦个”等等。前面这个字,更强调后面这个字,使其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攸县话的词汇相当丰富,而有些词只有攸县人用. 如买,往往涉及对象不同而用法不同。扯布、提鞋、提酒、斫肉、称盐、捉鸡、倒子、割药等等,这其中的扯、提、斫、称、捉、倒、割都是买的意思。但这些词又不能乱用,只能说称盐、割药,不能说称药、割盐。相反,普通话中很多词语攸县话可用一个字来代替,如吃饭的吃、喝茶的喝、饮酒的饮、吮奶的吮,攸县话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用一个“吃”来表示。 攸县人还创造了一些令外人莫名其妙的词汇。 如米公(蚂蚁)、故里(这里)、上价(上午)下价(下午)、夜不(晚上)、者甲(指甲)、架是(开始)、咋个档垧(什么地方)等不胜枚举。 7.3攸县话语言变异原因 攸县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年)置县至民国达多年,除隋唐的多年隶属衡州,其余多年均属长沙郡(府)。历史上行政区划的长期沿袭,按理说对方言是有影响的,但攸县方言为何属于赣语区呢?我们只能从历史和地理上查找其原因: 一、历史原因。攸县土生土长的居民,占多大比例?这点很难查考。居民中相当部分是相继从外县、外省迁徙过来的。攸县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迁入,如元末明初,由于兵连祸结,攸县“户口益耗”,战乱后,大量江西等地移民迁入攸县,这是造成攸县方言属赣语方言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攸县中部地区随机抽查20户姓氏的祖籍,其中有15户均来自江西。尤其是江西莲花、安福、赣州、泰安、永新等地与攸县毗连,翻过山来便是攸县,常捷足先登。 二、地理因素影响。攸县古为“湘东南区”,境内四周多高山,中部多江河。在交通、通讯很不发达的时代,这些天然屏障,助长了方言的分化。如闽粤客家人迁入攸县,居于山区的偏僻深处(鸾山的老漕、南源、荷树下等地),他们保留着闽粤客家话内部交流,当与非客家土著或移民交流时又使用当地方言和移民方言。这种交流,促使了方言的变异。 8地名传说编辑本段 年以前,攸县有30个乡镇,这些乡镇的取名,都有一个传说。据年编印的《攸县地名录》所载,重镇驻地的地名历史传说是: 8.1城关 昔日谓之梅城。传说城河两岸昔有许多梅树、寒冬腊月、梅花盛开,故“元代邑人冯待制,有梅花百咏,意昔时梅树,古有梅城之称。”清代改为庆都,年后又复设过梅城镇。 8.2鸾山 据清同治《攸县志》记载:“此地一山独耸,如鸾起舞,故名鸾山”。 8.3漕泊 原名漕溪,以水得名,古代曾是一片湖泊水乡,主要溪流有三条:一条发源松岭庵,从东冲过新漕,至漕联入海棠洞,出柏树下;另一条发源柑子山,经桃源绕七里穿三联,到兰村汇入满江;还一条发源太阳山,过殷江至皮水,出鸾山。 8.4兰村 因境内的主要河流叫兰溪,发源于漕泊和江西莲花交界的柑子山,贯穿全乡6个村,溪畔村庄多,故名“兰村”。 8.5黄丰桥 源于此地杨塘陂水出广黄,出水处建有一座三拱石桥,桥边有很多枫树,故名“黄枫桥”,因这里五谷丰登,人们又把它改称“黄丰桥”。 8.6柏树下 因田垅中有一参天古柏而得名。 8.7银坑 相传古人曾在此地山坑中挖出一种矿物,色白如银,因而得名;宋攸人彭天益答徽宗之“攸邑风采”问以后,银坑更有名气。 8.8钟佳桥 该地古有一桥,系龚姓所修,原名叫龚家桥,后因同音相传,演变为“钟佳桥”。 8.9酒埠江 位于攸水上游,是兰村、鸾山、黄丰桥三水交汇处,为上下船只停泊之地,江边曾开设很多酒铺,原名“酒铺江”,后演变为“酒埠江”。 8.10网岭 依地形之状而得名,此地中间交处是一大岗地,四周低处是垅田,看去似鱼网撒开之状,故名“网岭”;又一说,古亦称“蟒岭”,因武功山余脉,自黄丰桥、酒埠江延伸而来,山脉蜿蜒如蟒蛇行之状,故名。 8.11皇图岭 该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曰某朝皇帝建宫选址,曾派大臣到此勘察,并绘有图,后由于土质轻簿未选取,取名“皇图岭”;二曰此地多为黄色土壤,本名黄土岭,后以谐音演变为“皇图岭”。 8.12市上坪 古称双枫桥,后又称望东市或旺都市,因集市在一个大坪上,群众习惯叫市上坪,久而久之,以此定名。 8.13高枧 亦曰“高检”,因乡人曾有“高仰尾山千秋笔,检点邺侯万卷书”的联句,取藏头字而名;又曰因为此地依桥架有一座较高的过水枧,而定名“高枧”。 8.14湖南坳 传说此地有一水湖,湖的南面有座山坳,故名“湖南坳”,清邑侯田彬曾有诗云:“水湖如明镜,松岭若美人,美人照明镜,形影两触真”。 8.15坪阳庙 系合成地名,缘于此地原有一座南坪王庙和一座朝阳观,相处很近,合而取名。 8.16丫江桥 这里有发源于严仙岭的两股溪流在此汇合,形成“丫”形,前人又在此架了两座石桥,故名“丫江桥”,原桥碑还刻有“清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岁”字样,证明石桥建于年。 8.17槚山 因该地古时山上盛长茶树,“槚”即茶树的古称,故此得名。 8.18大桥 为明月大桥的简称,清同治《攸县志》载:明月大桥系“宋宝庆五年(公元年)陈寿乡建”,现古桥已毁,在距古桥基约10米处另建一单拱石桥,两侧有石刻“明月桥”三字,桥边有一座“明月庵”,前人还作有“月桥诗序”。 8.19新市 该地濒临于攸水中游河畔,生意人多聚集于此,这里曾新建了一个市场和客店,故名“新市”,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上任途中曾宿于此。 8.20大同桥 公元年这里开始修建一座公路桥,桥建成后取名“大同桥”,意为天下大同,以后就成为当地的地名。 8.21莲塘坳 系合成地名,因此地有座长岭坳,坳下又有两口相连的塘,原来取名为“连塘坳”,后演变为莲塘坳。 沙陵陂 相传古时该地农民在江中修陂,拦水灌田,一日,忽来一乞丐求食,农民便给饭与他吃,乞丐感谢农民赐食,用土箕盛着砂石往江中淋撒,就成了一座大陂坝。原来,乞丐即神仙化身,当地便称此陂为沙陵陂。 8.22凉江 因此地有一条江,发源于本地东部芙蓉寨和南部杨柳山瓦子坪,为地下涌泉,常年水温很低,故称“凉江”。 8.23上云桥 旧时这里江边有一座两搭石板平桥,宽一丈,长一丈五,相传系一行善之人所修,因方便了过路行人而感动玉皇大帝,降祥云载他上天去了,当地就将此桥取名“上云桥”。 8.24菜花坪 因原来该地是一块百亩大坪,每年都种有大片油菜,一到春天,菜花盛开,清香袭人,故名“菜花坪”。 8.25高和 系合成地名,因此地西部有座山叫高山岭,东部有个铺叫和堂铺,便取两处之首字冠名“高和”。 8.26渌田 相传古代此地树木甚多,有一条发源于罗霄山脉的五峰山支脉的溪水,从此地大垅经过,水清如境,明、清两代蔡氏族谱均记载此水为渌溪,渌田素来灌田,故名“渌田”。前人曾有诗咏渌溪云:“渌溪几曲抱平沙,两岸重扬映碧涯,小艇乘空飞擢下,春来新水涨桃花。” 8.27鸭塘铺 因此地塘坝较多,素以养麻鸭闻名,养鸭户多开设鸭店铺出售小鸭和肉鸭,故以鸭、塘合而为地名。 8.28石羊塘 相传古人曾在该地一塘中挖出一石,形如羊头,取名该塘为“石羊塘”,后来为名。 8.29桃水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公社(乡镇)名称叫“老君潭”,社址在老君潭大队。相传古代有个渔人在江中捕鱼,见一穿道袍的仙人进入当地一潭中,倏忽不见,后传引仙为“太上老君”,乃称此潭为“老君潭”;农业学大寨中桃水很出名,年便将公社驻地从老君潭大队迁入桃水大队,公社也更名为“桃水公社”,成为今名。 9数字地名编辑本段 在全县现今的数千个村民小组中,以数字加方位、或加单位、或加自然景物,冠名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者皆有之,如: 一 一字滩(大同桥)、高一冲(钟佳桥钟先) 二 二王寺(渌田存联)、二林桥(原银坑下田) 三 三丘田(城关西街)、三门洪(鸾山琴陂)、三里冲(钟佳桥协塘)、三眼塘(网岭里旺)、三望垅(湖南坳自岭)、三官寺(槚山网金)、三望冲(大桥新桥)、三脚坳(上云桥瑶塘)、三命塘(菜花坪菜坪) 四 四周塘(鸾山南岸)、四亩垅(银坑幽居)、四梅冲(酒埠江雄心)、四富湾(大桥栗山) 五 五家塘(市上坪市先)、五福台(高枧安丰)、五里坪(湖南坳杜口)、五里牌(菜花坪流和) 六 六十分(网岭大新)、六亩九(市上坪长华)、六塘冲(坪阳庙冲台)、六轮陂(沙陵陂侯市) 七 七里塘(城关永佳)、七都村(湖南坳自村)、七斗组、七里堆(酒埠江草田和白石冲)、七子塘(新市文和)、七里坪、七郎庙(上云桥七里坪和高岭)、七星坪(石羊塘罗家桥) 八 八尺塘(柏市湖厂)、八木冲(高枧高垅)、八水冲(湖南坳土田)、八合冲(石羊塘八合冲)、八虎塘(桃水褚家桥) 九 九秋湖、九曲山(鸾山咸弦和江冲)、九龙庵(柏市泉塘山)、九塘冲(坪阳龙泉)、九家冲(槚山伏陂)、九牛港(鸭塘铺龙湖) 十 十亩田(钟佳桥方龙)、十二洞(黄丰桥大丰)、十里长冲(柏市富头冲) 百 百花场(城关)、百古塘(银坑下洞)、百姓观(钟佳桥钟桥)、百步垅(坪阳庙南洋)、百山冲、百记冲(槚山沙峰和巷口山) 千 千斤排(槚山上湖) 万 万义铺(黄丰桥万新)、万里山(皇图岭笔塘)、万里场(丫江桥皮佳如)、万竹冲(槚山地木冲)、万新庵(大同桥新虎塘)、万家岭(石羊塘八合冲)、万古桥(上云桥)、万富洲(桃水) 10著名学校编辑本段 攸县第一中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中学,湖南省重点中学) 攸县第二中学(株洲市示范性普通中学) 攸县第三中学(株洲市示范性普通中学) 攸县第四中学(株洲市规范化完全中学) 攸县第五中学(株洲市示范性普通中学) 株洲健坤外国语学校(湖南省优秀民办学校) 株洲长鸿实验学校(高考二本上线率株洲市第一、中考5A上线率全市第一) 攸县明阳学校 株洲市生物工程中专(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攸县文化路小学 攸县东北街小学(全国重点小学之一) 攸县交通路小学 攸县工业路小学 攸县中街小学 11社会经济编辑本段 11.1经济建设 攸县风光(20张)攸县历来是湘东之粮仓,这里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冬寒期短,无霜期年平均天,年均气温16°-18°,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其辣椒、生姜、蒜苔、茉莉花茶畅销大江南北以及东南亚地区。年率先成为湖南省第一个粮食亩产千公斤、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千元的“双千县”。又相继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油茶林生产基地和省市蔬菜生产基地。 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73.7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8:55:2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元.增长15.4%。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2亿元,增长20.1%。其中税收收入实现5.64亿元,增长17.6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55亿元,增长21%。其中教育支出5.82亿元.增长53.05%;医疗卫生支出2.98亿元,增长23.47%;科技支出0.4亿元,增长28.03%。 11.2农业发展 攸县历来农业发达,境内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冬寒期短,无霜期长达天,年均气温17.8℃,年降雨量.6mm,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尤其适宜稻谷、棉花、油茶、辣椒、生姜、木材、楠竹等。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大米、活大猪、分割肉、茶叶、蚕丝、干椒,是该县饮誉海外的传统出口产品。工业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冶金、采掘、机械、建材、化工、纺织、制鞋、造纸、食品加工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草席、床单、手套、竹制品、鞭炮烟花、灯泡灯具、氟化纳等畅销国内外,久负盛名;煮酒、松花皮蛋、春晓茶荣获国家金银奖,国际上备受用户青睐。到目前为止,攸县有近种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3城市荣誉 年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十大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名县[6] 全国平安畅通县 全国生态文明县 中国金融生态县 年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县 湖南省县域经济十强(排第七位) 湖南省文明县城 湖南省卫生县城 湖南省年度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 12行政区划编辑本段 年行政规划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为邻。辖15个镇、4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个村和社区(居委会),其中村个,社区(居委会)46个。 乡镇有:鸾山镇、柏市镇、黄丰桥镇、酒埠江镇、网岭镇、皇图岭镇、湖南坳乡、坪阳庙乡、槚山乡、丫江桥镇、新市镇、大同桥镇、上云桥镇、莲塘坳镇、菜花坪镇、渌田镇、鸭塘铺乡、石羊塘镇、桃水镇。 街道办事处有:联星街道办事处、江桥街道办事处 联星街道办事处 邮编:代码:430223 辖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胜利、联星、文化、永佳、雪花、联西、百花、富康、万古桥、高岭、宋家洲、春联、柘合、双丰、山背、春风。总面积43.45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人,办事处机关驻地攸衡路号。 江桥街道办事处 邮编:代码:430223 辖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乌坳、谢家垅、龙湖、西阁、胡公庙、江桥、谭桥、东塔、谭洲;3个建制村:竹丰、流和、东联。总面积67.38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办事处机关驻兴业路1号。 《大清一统志》载,五代梁楚国迁攸县治所于此,以后历为县治。清同治《攸县志》云:“昔时攸城树梅,故有梅城之称。”年设梅城镇。年抗日战争胜利,取民族复兴之义称复兴镇,旋更名中兴镇。年属一区,年正式建城关镇。年属火箭公社(湖南地名网:年撤镇改为人民公社),年改城关公社,年复置城关镇。年鸭塘铺乡的胡公庙及上云桥镇的万古桥、江桥等3个建制村划入城关镇。年12月27日,根据攸政函号文件,撤销城关镇建制,设立江桥街道办事处和联星街道办事处。并将上云桥镇的乌坳,菜花坪镇的东塔、谭洲、谭桥、东联、流和、竹丰,鸭塘铺乡的谢家垅、龙湖等9个村(社区)划入江桥街道办事处。将莲塘坳镇的柘合、山背、春联、春风、双丰,上云桥的宋家洲、高岭等7个村(社区)划入联星街道办事处。 鸾山镇 邮编:412代码:430223 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琴陂、东院、上垅、江冲、建新、南岸、三联、老漕、新漕、桃源、咸弦、咸周、新和、江边、龙会、皮佳。镇政府驻建新社区。 据清同治《攸县志》记载,此地一山独耸,如鸾起舞,故名鸾山,镇以山名。原鸾山镇年为二区,年置鸾山乡,年为星火公社,年更名鸾山公社。年复改鸾山乡,年建镇。原漕泊乡年为漕泊公社,年由公社改为漕泊乡。年原鸾山镇与原漕泊乡合并设立新的鸾山镇。 黄丰桥镇 邮编:406代码: 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3个村民委员会:严塘、宝宁、三广、大庙、湖丽坪社区、杨丰、塔前、满江、东岳山、丰陇、吉林桥、万新桥、石联、晓曙。镇政府驻黄丰桥。 据清同治版《攸县志》记载:此地,杨塘陂水,源出广黄,在出水口处,古时建有一座三拱石板桥,以枫树多而得名“黄枫桥”,尔后五谷丰登,人们遂称“黄丰桥”。镇以桥名。原黄丰桥镇年为黄丰桥乡,年改燎原公社,年更名黄丰桥公社,年复置乡,年建镇(湖南地名网:年建镇)。原兰村乡年设兰村乡,年为星火公社,年析置兰村公社,年复置乡。年元月原黄丰桥镇与原兰村乡合并成新的黄丰桥镇。 柏市镇 邮编:411代码: 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泉塘、富头、凤塔、樟井、柏市社区、湖厂、墙背、温水、中洲。镇政府驻柏树下。 镇以此地田垅中有一参天古柏命名。年属四区,年置柏树下乡,年为燎原公社,年改柏树下公社,年复置乡,年9月撤乡建镇,改为柏市镇。 酒埠江镇 邮编:413代码:430223 全镇辖2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东田、社田、联塘、黄竹、木联、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土方是什么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zx/65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