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态一杯热茶、几张报纸,五六位邻里围坐在苏厝街街心公园的“党群议事亭”,话仙休闲。看到大家走过来,居民热情地递上茶来,介绍道:“家事国事都聊,有好事分享,有困难一起帮。”居民苏晶是本部巷党支部书记,她笑着介绍,最近市民卡开始换发,邻里一起商量去哪办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由社区党员、居民和共建单位这一社区大邻里共同养护的。绿意盎然、充满人气的街心公园成为小街巷微治理的生动缩影。不仅环境好,仁安社区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教育家陈桂琛、书法大师欧阳桢、科学大家卢嘉锡等名人名家都曾在此居住,并留下了亲民友邻的优良家风。借助这种优势和积累,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仁安社区打造“近邻厝边、家和人安”社区治理工作品牌,让小街巷发挥大作为。凝心聚力,小巷“微”党建链接大格局在苏厝街街心公园的连心亭,老人们正在聊着最近关系每一个厦门人的事——厦门市民卡(社会保障卡)的换发。吴厝街小巷党支部书记陈琦说:“大家每天都来这里泡茶、聊天,国事家事大小事都聊。”连心亭,既是党群议事亭,也是小巷的户外调解室。社区哪里可以改进,谁家有困难需要关心,都在这里交流。前段时间,居住在街心公园正对面的退休老党员江惠珍夫妇就在这座亭子里调解了一起因祖厝归属产生的家庭矛盾。而讲到这个公园,原来是一片荒地,年在苏厝街小巷党支部的努力下,修建成公园。因为家门口就是街心公园,江惠珍积极负责街心公园的服务工作。公园的绿化还未被接管前,她接自家的水给公园的花草浇水。去年,公园进一步改造提升,党员、居民和共建单位共同认领了绿化养护。这也正是社区党委不断壮大社区共治的队伍,引发良性循环的真实写照。改造前的街心公园改造后的街心公园面对老城区无物业小区的管理难题,仁安社区让支部建在“巷里”,让工作做在“邻里”,使小巷里的党员和群众有了家一般的归属。先后成立石壁街、苏厝街、本部巷、盐溪街、吴厝巷5个小巷党支部,以小巷为阵地,发挥熟人社区优势,变劣势为优势,以党建助推小巷自治。不仅如此,在小巷党支部的发动下,小巷党员们还在古厝门口挂起了醒目的“党员之家”标识,亮明身份,帮助居民群众解决身边事,实现“爱”在巷里、“亲”在邻里。同时,善用“近邻”单位共建资源,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开展服务;小巷党员、热心居民组成“小巷和事佬”、“治安巡逻小组”等自治小组,环境卫生、帮扶救助、邻里纠纷等问题得到了化解。越来越多力量的注入,让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变“大合唱”。精准服务,小巷“微”治理营造“家”文化从湖北来厦定居20多年的杨慧和丈夫特意留在家中,向大家讲述在这里感受到的家一样的温暖。刚搬来时,她不会做饭,家中亲朋好友来访,是邻居庄碧仁帮着买菜、做饭。他们常常不在家,就干脆把钥匙寄在了庄碧仁家。不仅如此,周围的邻居谁不在家,庄碧仁都帮着收快递。记者注意到,在庄碧仁的家门口,挂着“最美庭院”和“睦邻之家”的牌匾。原来,近年来仁安社区发起了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邻里等系列评选,宣传身边的家庭之美、邻里之美、街巷之美,凝聚邻里和睦家园共建的意识。如今,社区已经评选出百位“最美”人物,这些榜样与力量在小巷中传递,党群一心为大“家”,邻里之情更深了。就在上周,年“最美邻里”评选结果刚刚揭晓,小巷和事佬带头人江惠珍夫妇等10个最美家庭刚刚当选。庄碧仁阿姨家仁安社区积极探索邻里“搭把手”模式,发动党员和“近邻”单位参与小巷治理,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社区在党群服务站开设少儿阅读中心,并举办“幼小衔接”亲子阅读活动,搭建幸福妈妈驿站,为年轻妈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社区还发动“幸福妈妈志愿服务队”带领孩子走进社区独居、孤寡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读报,让“一老一少”在互动中缔结深厚邻里情。在疫情防控期间,每一个测温点都活跃着热心党员和群众。外地搬来的个体商家谢汝泽风雨无阻,主动上门为邻居提供生活用品。热心居民方耀庭也每天参与测温等志愿服务,持续了近2个月。其实,不论是疫情防控中迸发的强大凝聚力,还是平时邻里互助温情点滴,都是小巷“微”治理、营造“家”文化的生动注脚。铭刻乡愁,小巷“微”空间传承老故事转角就能遇到名人故居,在仁安社区,盐溪街有教育家陈桂琛、书法大师欧阳桢、灯谜大师沈观格、社会活动家林采之的故居,苏厝街更是因清代道光年间刑部郎中、四川总督苏廷玉故居而得名,这里还有卢嘉锡故居。辖内有名人故居13处、文化老街巷18条、历史风貌建筑28处。仁安社区党委第一副书记伊秀蓉自豪地说:“我们仁安社区不仅名人故居多,而且家风家训代代相传,是一个人文荟萃的传统历史文化社区。”如何更好地保护故居风貌?仁安社区党委组建了一个个街巷党小组,发挥邻里守望的作用,打造了“守护+传播”的新模式,即党小组推动成立“历史文化保护小组”,小组的成员不仅有本地的文史专家、热心党员、社区居民、故居业主,还有群惠小学的孩子们;组建“小导游”队伍,在社区的夏令营活动中对孩子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传播身边的历史。“仁安社区是我家……为民解忧人人夸……美丽厦门,幸福思明,和谐仁安,男女老少都欣欢”,近年来,随着仁安社区探索个性化工作模式,把“近邻”力量调动起来,深挖“近邻厝边、家和人安”的老街巷文化底蕴,形成邻里间“国家大事说一说、邻里互助聊一聊、困难群众帮一帮”的社区新风尚,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有党员专门为社区编写了这个快板《仁安社区是我家》,社区老年学校音乐老师和热心居民也专门作曲作词《美丽厦门温馨仁安》,歌唱仁安社区的和谐人文氛围。从文化认同、文化传承到文化再生,在“近邻厝边、家和人安”新的小巷治理模式下,仁安社区这个传统历史文化社区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来源:福建法治报责编:刘兴审核:方琮高奇■三明泰宁:借力枫桥融五治,基层治理好本事■南平邵武:织密“调解网”,拧紧“和谐阀”■省检察院:全面综合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xx/148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