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xx/19.html

松阳县是浙江省九大重点林区县之一,地总面积210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70万亩,占总面积的81%,森林覆盖率75.2%,活立木总蓄积量427万立方米。全县有竹林14.8万亩,经济林面积24.1万亩(其中香榧2.4万亩,板栗2.89万亩,油茶7.5万亩)。省重点公益林面积93.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4.8%,如何让林农放下斧头,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增收致富,以现有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开展低投入、高效益的林下经济,成为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拓展林下空间

林下循环经济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和空间拓展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手段,实现林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林下循环经济是松阳县建设现代农业(林业)园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的经济增长点。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使农民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实现增收,对拓宽以香榧为代表的林业产业、以食用菌、养殖为代表的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及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实现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林下循环经济,促进林农增收

县委、政府立足松阳实际,提前布局,抢抓发展机遇,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推广林下循环栽培技术和养殖技术。以省、市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循环利用森林资源,有效提高了笋竹、香榧、食用菌、鹊山鸡等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07—2010年,全县推广林下循环栽培面积2000余亩,新增产值1100万元,亩均增收5500元;推广林下养殖基地20余个,带动农户4000多户,产值超亿元。进一步提升了林地效益,增加了林农收入,实现了滋养生态与惠农的“1+1>2”的经济效应。

三、多种模式并进,推动产业发展

一是“笋竹林+姬松茸”的竹茸循环模式。在笋竹林基地中,利用竹林遮阴环境为姬松茸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利用香菇废菌料作为姬松茸的栽培基质,利用生产姬松茸后的基质废料作为竹林生产的有机肥来提高笋竹产量。在香菇生产中,利用竹子搭建香菇生产大棚,同时利用香菇菌棒废料改善笋竹基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笋竹林效益,形成了“笋竹林+姬松茸”的竹茸循环模式。

二是“香榧+香菇”的榧菇发展模式。香菇生产是“短、平、快”的增收项目,但其发展需要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密集的劳动。从长远来看,香菇生产的原材料将面临紧缺的局面。而香榧是我省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名特优林产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俱佳。香榧产业是生态型、长期性产业,产业一旦投产,其盛产期可持续上百年,发展香榧产业是林区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保证。林农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适当选择种植,做到“以短养长”,解决了眼前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同时,也可利用香菇废菌棒作为香榧的有机肥,来提升香榧的品质,从而使香菇和香榧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经济林+家禽”的林禽立体模式。在竹林、果园套养或放养鹊山鸡,由于鹊山鸡自主觅食性强,可从山地果林里觅食大量的天然青饲料、昆虫,既可除草除虫害,又因林地远离村庄,隔离条件好,使鸡群的免疫力提高,降低了疾病发生率,提高了成活率和产蛋率,从而降低了养殖风险,直接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同时,鸡群提供优质有机肥源,改良土壤,减少果林病虫害及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以养促林,形成林禽立体模式的良性循环。

四是“生态山沟、丘陵地+石蛙、野猪”的生态养殖模式。以松阳县玉岩镇青山绿水石蛙养殖合作社为代表的石蛙养殖场,因地制宜利用深山谷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营造适合蛙类栖息活动的场所养殖石蛙。充分利用生态资源,选择林下植被草本植物茂密,湿度大,以招引昆虫等小动物在此生长繁殖,为石蛙提供新鲜的活饵料;以云华野猪驯养繁殖场为代表的野猪驯养基地,通过丘陵地圈养,可以有效改良林地土壤,提高土地肥力,改变土壤成分,增强肥效,促进林木生长。林下养殖畜禽粪便与其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促使两者快速分解,起到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宜于树木吸收,促进林木生长。在林下发展养殖,树林、竹林能给畜禽营造一个空气清新的小环境,尤其是在炎热盛夏,能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内外温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肌体免疫力,减少药物使用量,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环保的畜禽产品。此外,畜禽生长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树木生长的光合作用则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可以减少畜禽粪便散发出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提高畜禽免疫力,达到“双收益”的目的。

四、绿色产业显效,生态经济双赢

经过几年的摸索,松阳县林下循环经济模式已取得比较明显的效益。一是姬松茸产值每亩5000元,纯利润3000元,同时减少了培植姬松茸的搭棚费用每亩1500元;竹林效益提高,立竹度提高了10%~20%,春笋年增产225公斤,亩均增效500元;解决了在大田培植姬松茸重金属镉含量超标的难题,竹林下培植的姬松茸中镉的含量在5PPM以下,达到出口标准,破解了外贸姬松茸生产的“瓶颈”;二是利用香菇废菌料作为香榧、笋竹林生产的有机肥,每亩可节约肥料成本200元,促进了笋竹林和香榧的绿色有机生产;三是林禽立体模式成为松阳县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家禽饲养量达30多万羽,年产值3000余万元。四是以生态恢复好的深山谷地,自然环境为主、人工干预为附的方法养殖石蛙,计划20亩地年产石蛙3.5万公斤,按现在市场价格300元/公斤,年产值可达千万元以上,在当地建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线,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积极带动当地林农增收致富;利用周围上千亩的山林养猪,养殖场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池、氧化发酵等综合治污手段,同时充分利用高山落差优势,达到雨水分流、干湿分离、秉承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环保理念,实现农牧生态循环生产。第一期引进野猪种猪80头,陆续将引进种猪180头,项目建成后,年出栏无公害优质种猪和商品猪3100头,可以向周边市场提供优质商品猪,年产值达360万,年纯利润达百万元以上。

推广和培育林下循环经济,延长了林业产业链,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林地的单位产出,增加了林农的收入,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