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http://m.39.net/pf/bdfyy/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 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录入,“昨天的新闻”资料; 再现,“昨天那段历史”实情。 不作好坏是非评说, 与当下的人事无关。 配图旨在减轻阅读负担, 无法无力“对应”文章。 年11月28日, 《福建日报》一版刊发了一篇 笔者采写的新闻稿, 说的是邵武市“调动”单位资源, 借助农村文化中心户平台, 运用党报党刊宣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做法, 题材重大, 故而发表的版面也就重了。 党报党刊是传播党的 声音的喉舌。 如何改变农村订不上、 用不上报的状况? 去年以来, 邵武市在这方面破了题---- 党报党刊进了文化中心户 11月27日上午, 邵武市地税局的同志 专门到市邮政局党报党刊征订窗口 办理年度订报手续, 其中有两张单子开的是 《福建日报》《闽北日报》 《邵武报》《中国税务报》等报纸, 另两张单子要求把报纸分别寄到 洪墩镇洪墩村农民邱修明和 沿山镇三元村农民邹德跃家中。 邱修明、邹德跃都是 邵武市的“文化中心户”, 自去年与他们结对子以来, 地税局已两次帮助订报, 并多次送书籍、娱乐器材、 办公用品到他们家中。 在建设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阵地的过程中, 邵武市在全市农村建立了 个文化中心户, 并要求乡(镇)村和省地级文明单位 把帮助农村文化中心户订报、 读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确保每户文化中心户至少 有三份党报党刊。 这一要求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 去年以来, 通过挂点单位和乡(镇)村赠送、 鼓励文化中心户自费订阅等措施, 邵武市个农村文化中心户 订阅了《人民日报》、《福建日报》、 《闽北日报》、《求是》、 《福建通讯》等党报党刊余份。 党报党刊的发行和使用, 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方针政策在 邵武农村的宣传贯彻。 90年代起自费订阅党报党刊的 农民罗星华, 从报刊上获得信息, 去年开始养起了樱桃谷鸭, 现在年卖鸭苗30余万只, 产值50余万元, 成了远近闻名的“报”发户 (林传仁鄢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xx/139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