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此次《公报》首次披露了全省PM2.5的年均浓度状况和按“新国标”监测的空气年度达标状况,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距离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二级标准尚有距离,但有湛江、云浮、汕尾、珠海、深圳和惠州6个城市率先达到二级标准。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也有所好转,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达标率达85%,珠三角PM2.5较年下降10.6%。 此外,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但仍有8.1%断面为劣ⅴ类。全省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90.2%,但夜间达标率下降20.4%,有61.9%的城市(13个)受噪声轻度污染。 全省空气质量湛江、汕尾、阳江位列前三肇庆垫底 《公报》显示,全省21个地级市及顺德区年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在70.2%—95.6%之间,平均达标率85%,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2.5(占首要污染物比例为46.3%),其次是臭氧(占32.8%)和二氧化氮(占10.4%)。 年,全省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5.3%;各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均达到二级标准,其中12个城市达到一级标准。 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均与年持平,分别有18个城市和21个城市达到二级标准。 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有6个城市达到二级标准。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有16个城市达到二级标准。一氧化碳所有城市均达到一级标准。 而在两年前已按新标准实施监测的珠三角九市一区,年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在70.2%—95.6%之间,平均达标率81%,较年上升5.9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2.5(占首要污染物比例为40.8%)。 珠三角PM2.5年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较年下降10.6%;珠海、深圳和惠州3个城市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记者了解到,这是珠三角按新标准实施监测以来首次有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而近两年来,珠海、深圳、惠州也是全国74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前十名的“常客”。《公报》还披露,年全省各市(区)按照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湛江、汕尾和阳江位列前三,肇庆、佛山和韶关位列后三。连续4年上榜重酸雨区的韶关“摘帽”酸雨一般指酸碱度(pH值)小于5.6的降水。酸雨对陆生和水生生物、建筑材料、文物和人体健康都带来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森林和湖泊的危害更大。网络图 除了空气污染物的浓度,酸雨情况也是间接反映每年空气质量的 从酸雨分布上看,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年81.8%的城市(18个)出现酸雨(pH最小值<5.6),63.6%的城市(14个)受酸雨污染(pH均值<5.6)。清远、佛山和深圳三市属重酸雨区(pH均值<4.5或4.5≤pH均值<5.0且酸雨频率>50%),占13.6%。 而在茂名、梅州、河源、阳江4个非酸雨控制区中,除河源外,其他3个非酸雨控制区的城市均出现酸雨,其中梅州受酸雨污染。 记者翻查资料发现,年重酸雨区城市数量与年持平。三个重酸雨区均为老面孔。其中年—年连续5年佛山均为重酸雨区;年—年连续4年清远均为重酸雨区;年、年和年深圳间隔性成为重酸雨区;韶关在连续4年上榜重酸雨区之后,年得以“摘帽”。 “一般来说,空气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分析,从全省的酸雨分布来看,珠三角地区的酸雨污染情况较严重;城市大气中二氧化氮、臭氧亦在珠三角地区较集中。 此外,在大气复合物污染形势严峻的秋季,如10月份,酸雨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同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较高,为酸雨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前体物;另一方面,臭氧浓度高、大气氧化性强,促进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氧化生成酸性物种。苦荞茶我想请你喝一杯茶,你为什么拒绝苦荞茶我想请你喝一杯茶,你为什么拒绝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lt/12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