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了许久的“万里茶道”,近几年来陆续在人们消失的记忆里找回。作为“万里茶道”起点城镇的铅山县,厚重的明清古街和茶纸古道的文化旅游价值绝不低于滇、川、藏一带的茶马古道,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据悉,铅山县以“茶纸古道”里的茶和纸为中心内容申请或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底,专攻南宋交通史的云南大学张锦鹏教授,对“茶纸古道”的历史渊源做了严谨的历史地理考证,张教授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证明了古代赣闽之间、翻越武夷山的“分水关古道”确实存在着茶与竹纸等商品和技术大规模交流传播的事实,以历史事实证明“茶纸古道”这一概念可以成立。此后,又有很多专家行走探访“茶纸古道”,亲身体会这条古道上的纸香茶韵。01河红茶香飘海内外
河红茶和连史纸的生产基地就在铅山。在铅山县有个武夷山镇,也是产茶的。一般人们印象中的武夷山在福建省,其实这是地跨两省的山脉,福建那边有个县级市叫武夷山市。当时武夷山一带产的茶,都会通过河口镇这个集散地,用码头销往国内外,所以外地人把这一区域产的红茶统称为“河红茶”。河红茶全称河口红茶,因产地在江西上饶铅山县河口镇而得名。河红茶是最早出口西方的中国茶,被称为红茶鼻祖,据说上品河红茶‘正山小种’是英国王室传统茶饮。英国商人威廉?马克思在其所著《茶叶全书》写道:“河口镇为中国内地最重要茶市”。 铅山有谚云:“河红茶叶通四海,河帮茶师遍天下”。明朝时“河红茶”外运线分东、西两条。东路从河口逆信江而上至上饶,然后转运杭州、淞江等地。西路由河口顺信江而下,经鄱阳湖而至九江、南昌等地;或由鄱阳湖口至汉口,再由汉口南销长沙、广州及南洋各国,北运北京、天津,东销芜湖、南京等地。福建崇安、光泽等县的外销茶叶,大都由陆路经铅山车盘寨、石佛寨运至石塘、陈坊,再经铅山河、陈坊河运至河口镇加工后外运。清乾隆、嘉庆年间,铅山的茶叶贸易进入鼎盛时期,从事茶叶加工的人员达二三万人之众,河口一地的茶行即有48家,全县茶叶外销金额“每年不下百万金”(《铅山乡土志》)清代铅山茶叶出口的路线大致分南北两路。北路是一条国际商路,从河口经九江、武昌、樊城、张家口,越内蒙,过蒙古,直达俄国的西比利亚。南路从河口水运至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至赣南,然后越南岭,至广州,由广州十三行办理出口。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武夷山脉的分水关、桐木关成为重要的商贸重道,也是连接赣闽的茶路。 历史上河红茶享誉国内外,如今茶市依然繁华。走进武夷山镇西坑、桐木关、天柱山的佛寨、篁碧的十八坑等地,漫山遍野的茶树令人陶醉,各种红茶、绿茶品牌令人目不暇接。今年,我县将迎来“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的召开,为了将茶道文化推广开来,我县将打造茶文化产业园,积极支持本地茶叶产业发展,争创全国著名商标,打造“万里茶道第一红茶”品牌。同时,推出茶道国际旅游线路,推出以“武夷观茶——水路探茶——古镇品茶”为主线的茶道之旅游线路。 02连四纸为纸中珍品在铅山县石塘镇有座连四纸博物馆,这里曾是一个纸品及其原材料的聚散地,曾盛极一时;天柱山乡浆源村的“千寿纸坊”是我县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技艺后,由天鑫含珠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复建的。年4月,已制造出符合古代连史纸标准的产品;鹅湖镇门(原字为chen,即门子里面一横)氏村纸坊,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态小村落,这里依然有着两三户人家在造纸,纯手工制作。 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原产于福建省邵武,以及闽北地区和江西省铅山县一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工艺道道精湛。在古代,因连史纸的纸质强韧、表面光滑、油墨吸附好、保存时间长,有“纸寿千年”之说等诸多优点,常被用来印制印谱、家谱、古籍等。在年,连史纸的制造技术就已经被批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前后铅山县已经开始对茶纸古道文化的整理和恢复工作。现在,河口红茶的制茶工艺也已经被批准成为江西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在努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铅山连四纸获首批“江西老字号”称号。 如今,文化市场对连四纸呼声甚高,文人墨客对连四纸情有独钟,市场需求极大,我县所产连四纸也供不应求。笔者相信,这份祖先留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将有更大的潜力,将有可能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再创“铅山唯纸利天下”的辉煌。 03茶纸古道通赣闽
据悉,茶纸古道的概念最早是铅山县博物馆钟文良馆长提出的,之后很多专家学者经大量考证,确有“茶纸古道”这一概念。傍水而居、逐流而行的先民,是如何从长江水系跨越至闽江水系的呢? 铅山有“河口茶市通天下”、“铅山惟纸利天下”之说,运茶运纸的通道便不可少。茶纸古道,分布于武夷山东西两麓,以分水关、桐木关等关隘为赣闽两省界点,向东南和西北两侧延展,是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越过武夷山通到福建省武夷山市的的商贸古道。这条道路在历史地理文献上叫“分水关路”,是因为路穿越赣闽边界武夷山的分水岭而得名。还有一条重要的茶道古路——桐木关路。“分水关路”、“桐木关路”作为浙江沟通江西、福建两地的重要孔道,发挥重要的作用。 蜿蜒盘旋的“分水关路”、“桐木关路”上,挑夫络绎不绝;灯火辉煌的信江码头河口,大小船舶如织。全国各地的物资,便通过这两条道路流入流出。有福建的茶叶、荔枝、纸、书籍,江西的瓷器、茶、纸,四川的药材,徽州的墨,交趾的香药,阿(à)伯的象牙等等,不一而论。当然,若论其运输的大宗商品,非茶叶莫属。 除了挑夫所走的陆路,茶纸古道也有水路。《汉书》记载当时的闽越之地受高山限制,车道不通,人迹罕至,“天地所以隔外内也”,要入中原“必下岭水”,说明了当时赣闽交通多利用水道的情况。信江是鄱阳湖的一条支流,由上饶往西经铅山、弋阳、贵溪、余干、到达鄱阳湖。换句话说,从铅山沿信江下行,可方便地到达鄱阳湖,并与长江东西交通大动脉会合。从铅山入闽须越武夷山,这里高耸着武夷山最高峰黄岗山(海拔米),而从分水岭顺两山峡谷穿行,则较为近捷和相对平坦,是理想的越山之途。进入闽北地界后,有水路顺崇阳溪、建溪、闽江,经崇安、建阳、建瓯、南平境,直抵今福州。分水关打通,把原来各不相连的两条水路连接成为一条水陆交合道路。 在整个茶纸古道上,铅山县是重要的制造、加工和集散基地,有茶、有纸,也有古道。(陈水凤) 本期编辑:钟晨 审阅:陈万民 签发:汪东才 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zx/87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