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啊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一次吃拿扎提(又名包糍)是年我7岁那年,随父母迁居邵武,看到路边摊蒸笼中“皮肤”灰黑的它们,小心翼翼地尝试,一股芳香迎面扑来,从皮的清香绵软,到芋头丝、木耳的爽脆,再到豆干、肉丁的浓香口感,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我的味蕾,最后是辛辣味直冲鼻息,连吃了六个,真是酣畅淋漓!从此爱上了这一口。 你好包糍,很高兴认识你! 刚出炉的拿扎提 ◆是美食更是文化◆ 每年农历三月左右总有老家本地的好友邀请过“春社”,邵武“春社”吃拿扎提的习俗也有至少千年历史,现今邵武市还将该传统打造成春社民俗文化节,举办春耕春播开犁仪式、传统文艺展演、千人宴等丰富活动,吸引着大批市民前往参观。 春社节游客纷至沓来 第一次过“春社”是在沿山镇三元村,亲眼目睹并体验了手工舂米、包拿扎提。当时我恰巧正与一位老前辈学写传统诗词,便留下了关于春社、有关拿扎提的诗词: 西江月·农历三月春社节(填词) 万里鳞云游曳,肥田草子飘香。 两三围坐话家常,今日农耕暂放。 邀伙山寻笋蕨,影留油菜花床。 包糍伴美酒交觞,同祝蒸蒸日上。 众人围观人工舂皮 同事们踏青赏油菜花 每一种传统美食都诉说着当地的历史沧桑,要读懂邵武,包糍是个不错的开始。 ◆一辈子的乡愁◆ 一次去福州出差,给多年未见的老友带去一大袋拿扎提和一罐秘制辣酱,见面时已是深夜,他却迫不及待地叫爱人拿去热上一锅,一人几罐啤酒,笑称“包糍就酒,越喝越有”,结束时他感叹道,这是他十年来吃过最好的夜宵。 长大后,乡愁是一部小小的手机,我在这头,父母在那头,明明仅有2-3个小时的车程,却感觉与故乡渐行渐远……幸亏还有拿扎提、靠山提、和平豆腐、艾草圆子、登高粉等等美食记忆,将他乡游子的心与邵武始终紧紧连在一起…… 作者/来源:邵武在线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sh/152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