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邵武市城乡居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需求层次日益丰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就业岗位增加,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等一系列措施,全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攀升。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元,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人均元,年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人均元,直至年突破3万元大关达元,年达到人均元,年均增长13.9%。 在农村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商品流通推动着农副产品的交换,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全市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各乡镇挖掘当地优势实现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更是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元,年突破千元大关达元,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元,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人均元,年均增长12.8%。 随着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以及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充分发挥再分配调节功能,在改善民生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自年以来,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连续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年,邵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8,比年下降0.46,比年下降0.16。 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呈现工资收入比重下降,经营、财产、转移性收入占比提升的趋势。年,全市城镇居民工资收入人均元,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高达87.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年全市城镇居民工资收入人均元,占比为57.8%,比年下降29.7个百分点,但工资性收入仍为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进入九十年代,宽松的市场环境促使全市城镇个体经济快速增长,年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人均元,占比达21.1%,比年提升了19.7个百分点;投资渠道不断拓宽,金融市场日益规范完善,银行保险行业理财产品大力推广,实体行业投资,财产性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元,占比为8.2%,比年提升6.7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的增资政策逐年落地,转移净收入也实现逐年递增,年全市转移性收入人均元,占比为18.5%,比年提升3.4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由最初的家庭经营收入转为家庭经营、工资、转移性收入并驾齐驱。年,全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元,占总收入的87%。年,全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元,占比为42.2%。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现代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全市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年,全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元,占比为46.5%,比年提高了45.8个百分点;随着粮食直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性生产补贴的兑现,来自政府的各项转移性收入也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元,占比达12.1%,比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 消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改善。在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后,城乡居民的支出占比已明显由吃穿消费转向居住条件、文娱生活享受型消费。同时,随着消费市场不断完善,消费环境的不断升级,公共服务日益健全,新的消费热点也在不断涌现,居民不仅能在吃穿住中不断提升品质,并同时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教育服务水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以实现。 (一)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 新中国成立以来,邵武城乡居民生活从基本解决温饱向实现小康迈进,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2%,比年下降33.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系数为29.4%,比年下降28.8个百分点。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初膳食结构单一,以主食为主的食品消费转变为注重营养结构及饮食口感,主食消费减少,食品消费品质提高。 随着餐饮服务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在外用餐比重也不断提升,在外用餐环境、口感体验等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更加讲究饮食品种丰富、绿色卫生,日料、火锅、音乐餐吧等新饮食消费体不断涌现更新。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元,比年增长倍,占食品支出18.7%,比年占比提高17.2个百分点;年农村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2元,同比年增长91倍,占食品支出7.6%,比年提高6.0个百分点。 (二)衣着消费体现个人审美和自我形象展示 居民对衣着的消费已由保暖御寒的需求转向美观舒适、从“一衣多穿”转向“一季多衣”、从做衣转向购衣,居民穿着更加注重服装材质、款式和色彩搭配,私人订制、品牌设计,不断体现个人审美和自我形象,衣着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元,比年增长19倍;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元,比年增长16倍。 (三)交通通信费用大幅提升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实现了“一日千里”,城乡居民的出行方式由单一变丰富。市内科学布局公交路线、的士打车便捷,县市间高速公路线路完善,城际客车便捷出行,居民经济收入提升,私家车购买、高铁、飞机出行也较为普遍;通信方式改变,由固定电话到手机普及,5G时代即将来临,手机费用支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话、信息费用,更多的是手机网络服务费用。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元,比年增长倍,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元,比年增长倍。 (四)文化教育消费模式不断丰富 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也对文化娱乐生活不断有新要求,从最初小范围的歌舞厅、人工露天电影到如今全民健身,广场舞的规模化,专业健身房、舞蹈瑜珈培训中心等,享受全国同步上映影院,更加注重环境设施等观影体验;各类诗社、画社、书法社也满足市民不同需求的精神生活;旅游方式选择更加多样化:如近年来邵武打造“和平古镇”、“金坑红色旅游”等乡镇景点,市民在周末便可享受近郊游,中老年出国游也渐渐成为新趋势。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元,比年增长9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元,比年增长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获得的教育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改善,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提出,近年来“启航学前教育”、“小丑娃舞蹈培训”等各类学生培训中心不断涌现,丰富着邵武学生课余生活,全市城镇居民教育费用支出的比重渐渐由学杂费转向各类培训费用。年全市城镇居民教育费用人均支出元,比年增长倍;农村居民教育费用人均支出元,比年增长54倍。 (五)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我国的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建立,实现了医保全覆盖。近年来,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药品费用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落地,全市居民看病就医得到更大的便利、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实现了从大病小治、小病不治到有病及时就医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居民更加注重疾病预防,体检常态化。年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健费用人均支出元,比年增长倍;农村居民医疗保健费用人均支出元,比年增长倍。 (六)新型服务型消费突显 互联网的普及,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也还带来了新的消费业态。美团外卖、天猫超市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着互联网+服务带来的便利;网络教育、音乐视频平台等知识付费,不仅实现教育知识资源共享,同时丰富着全市居民文娱生活。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网络消费元,同比年增长75.5%。 保险消费异军突起。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居民愿意接受各类保险理财产品。近年来,全市居民商业保险消费逐年提升,商业大病险、储蓄性分红险、车险支出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全市居民人均商业保险支出元,同比年增长3.8倍。 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一)居住条件和质量明显改善 早期,城镇居民租住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随着经济发展和房改等政策落地,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实现自有住房,年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户比重达73.9%。 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棚户区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推进,落实各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商品房开发更如雨后春笋。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告别破旧、简陋住房,迁入宽敞楼房、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政策,进一步提供居民住行便利。在此一系列政策推动下,邵武市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4平方米,同比年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74.6平方米,同比年增长.7%。 住房面积明显提高的同时,居住环境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近十几年邵武新城开发,居民居住小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如天润花园、荣域等居住小区物业完善,绿化带、停车场等小区规划布局合理,幼儿园、超市、公交车站等周边配套公共设施齐全,满足了城镇居民居住舒适度需求。在农村,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道路改造、“厕所革命”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后,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房前、屋后、路面整洁干净。年全市农村通公路率98%,通电率%,通电话率98%,通有线电视比例98%,通宽带比例9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6.6%,垃圾集中处理率%。 (二)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 早期,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成为部分居民家庭婚嫁必备“三大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还属于稀缺商品。年,全市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30台、电冰箱5台、洗衣机2.5台;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为零。社会飞速发展至今日,电视等大众家电不仅全面普及,更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年,全市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台、电冰箱83台、洗衣机79台;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87台,电冰箱49台,洗衣机45台。 从居民出行方式看交通工具拥有量。年全市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辆,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98.6辆。九十年代后,摩托车开始普及,年全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3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8.5辆;进入21世纪后,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年,全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22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22辆(农住户抽样调查点数据)。 历经70年发展,我国已进入高科技迅速发展时代,5G时代即将来临,家庭耐用消费品也随之向现代化、科技化迈进,移动手机、计算机全面普及。年,我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手机和电脑分别为台和78台,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手机和电脑分别为台和56台。 进入新时代,邵武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进一步拓宽居民收入渠道,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奋斗。 注: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邵武市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相关资料。 长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owuzx.com/swly/114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