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www.hldxc.com/ 据中国江西网发布消息,6月21日,记者从江西省地震局获悉,今日上午8时10分在江西赣州市宁都县(北纬26.25度,东经.04度)发生2.1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据中国江西网) 兴国县紧邻宁都县,关于地震,这些信息你必须了解! 说明:以下整理内容仅作为了解目前兴国县地震防范整体客观基本情况,内容已尽可能完整的说明了内容来源出处,若整理过程中内容有失误或遗漏之处,请以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为准。 兴国建有地震测震台站位于江背镇江背村石窝山 赣州地震台网能实时监测区域市内2级以上、局部1.5级以上地震 赣州市年在兴国和宁都新增建设2个地震测震台站,此举可提高赣州市对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震级三要素的监测能力。 年9月13日,兴国县测震台在江背镇江背村石窝山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32.48万元。该项目属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中国测震台网建设台站之一,是国家地震安全计划的组成部分。经省地震局选址,县政府研究同意,测震台建于兴国县江背镇江背村石窝山。项目建成后,将为我省的地震监测分析提供可靠数据资料,能填补兴国在地震监测方面的空白。 年7月22日,江西省兴国测震台完成了地震探测仪的安装和调试,成功进入试运行。兴国测震台投入运行后将进一步加强江西省地震监测台网,提高综合监测能力。 赣州市已建成赣南数字遥测台网,包括赣州中心城区、寻乌、会昌、安远、石城、大余、龙南、兴国、宁都等数字化测震台和赣州地震数字台网分中心,为国家管理的区域台网,能实时监测分析市内2级以上、局部1.5级以上地震,并在15分钟内精确报出地震“三要素”,为震情应急提供依据。 子台通过光纤通信设备实时将地震数据传输到监控平台,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中心监控平台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保证在震后3分钟内出初报结果,并及时与赣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取得联系,通报震情。(以上据综合整理兴国县发改委、兴国县防震减灾局、兴国县科技局发布相关消息) 兴国进入全面设防区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年6月1日起实施 年11月24日,从刚刚结束的全省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培训班了解到,兴国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由小于0.05g调整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为0.35/s,标志着我县由适度设防区进入全面设防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须按6°设防,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须高于一般建设工程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工程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设防标准。 据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别于年、年、年、年四次制定、修订,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于年5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年兴国县防震减灾局消息) 历史上兴国县是否发生过地震? 公元年(明正德二年) 震中位置:兴国。 震级测定:烈度及震级无考。 史料记载:二年地震,大雷雨决瑞州坝塔圮。 资料来源:《兴国县志》乾隆十五年刊本。 公元年2月5日(清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震中位置:兴国。 震级测定:烈度及震级无考。 史料记载:戌时地震,声如车从东而去。 资料来源:《赣州府志》康熙五十二年刊本。 [按]:此震记录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癸已(.09.29)广东南澳地震时所记时间全同,情况亦相似,疑系一次地震之误记。 公元年5月11日(清咸丰七年四月十八日) 震中位置:震中无考。 震级测定:参考烈度为四度,震级3级。 史料记载:[兴国]四月十八日夜地震。[永丰]地震有声。 资料来源:《兴国县志》同治十一年刊本、《吉安县志》光绪六年刊本。 年5月1日21时37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2’)。 震级测定:ML3.1级。 年7月10日17时56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5级。 年7月10日22时02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测定:ML2.4级。 年7月16日20时22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0级。 年7月18日02时19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4级。 年7月19日02时58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0级。 年7月27日06时26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5级。 年7月27日21时14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4级。 年8月9日13时00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2级。 年8月11日11时33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1级。 年12月4日05时43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4级。 年12月17日21时52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6’,东经o42’)。 震级:ML2.0级。 年12月21日04时27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1级。 年2月24日00时26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6’,东经o18’)。 震级:ML2.3级。 年5月20日03时30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2’)。 震级:ML2.1级。 年11月25日22时34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6’,东经o42’)。 震级:ML2.2级。 年4月5日21时21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0’,东经o48’)。 震级:ML2.3级。 年8月7日17时10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6’,东经o42’)。 震级:ML3.2级。 年8月11日09时26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36’,东经o42’)。 震级:ML3.3级。 年5月29日07时11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28’,东经o49’)。 震级:ML3.1级。 年1月13日04时18分 震中位置:兴国(北纬26o18’,东经o18’)。 震级:ML3.0级。 以上选摘自赣州市防震减灾网公布的《赣南历史地震》及《赣南地震活动(-年)》公开资料。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地震史料记载中,有些记述过简,一未记震中,二未记影响范围和破坏情况,给分析带来难度,故暂以“无考”处理。公元—年无一地震记载,是无震、漏记或是史料不全,还需继续考证。年初至年底,我市无地震记录资料。经与邻近省、区地震部门联系,亦未寻觅到此方面的材料,故暂缺留待后补。 赣州市主要断裂带概况及赣南地震活动概况 一.地震背景 赣粤闽交界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24个地震重点防御区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地处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设区市。我市作为赣粤闽交界区的一部分,区内的河源-寻乌-邵武断裂带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深断裂带,与横贯三南的南岭纬向构造带形成环状构造,其分布错综复杂,规模宏大,相互切割交汇,在现今地壳应力场的作用下,重现了一定的活动性。我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15次破坏性地震,近年来小震不断,与北西向活动断裂并汇的寻乌、会昌一带相继发生了寻乌ML4.5级、宁都ML4.0级、会昌4.2级等中强地震,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二.历史地震 从历史记载和现今地震活动来看,赣州市是江西省地震活动最多的地区,地震烈度六度以上、震级为43/4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共有15次,最大地震为年会昌6.0级地震。目录如下: 表1.赣州市中强地震目录(Ms≥43/4) 1、北北东向石城—寻乌断裂带 该断裂带是邵武—河源断裂带的中段,展布于南武夷山脉西缘的石城、瑞金、会昌、寻乌一线。北至福建邵武,可能延入浙江境内;南达广东龙川、河源、博罗,可能延至东莞、中山、新会、台山以南,并在上、下川岛之间进入南海,全长公里以上,宽约30公里。在江西境内长余公里;总体走向北北东,局部为北东;北段倾向北西,中段倾向南东,南段倾向北西;断裂破碎带一般宽几十到多米,力学性质为压扭性;东南盘相对向北东方向推移。它严格控制了白垩系——早第三纪石城、瑞金、会昌、寻乌断陷盆地的发育。这些盆地第四纪以来仍继续发育,沉积了厚度20米左右的第四系。在兰田坝西侧,会昌、周田、寻乌、珊贝、澄江、河田等地,见有晚第三纪玄武岩或橄榄玄武岩呈北东向展布,说明该断裂切穿地壳。 该断裂在瑞金地表上断续出现,位于瑞金北部的称日东大断裂,南部的是右水——谢坊大断裂。前者控制了瑞金白垩系——早第三纪红色盆地的东部边界,规模巨大,硅化破碎带宽余米,岩层遭受强烈挤压,形成大量糜棱岩。右水——谢坊大断裂在武阳附近中断,并且断裂走向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断裂北西盘第四纪以来强烈上升,发育了比高近米的断层陡崖,形成了众多的瀑布和重力堆积物、断层三角面、峡谷、冲洪积扇。石城——寻乌主干断裂向南通过周田盆地西侧和寻乌东边,在周田附近呈“S”型急剧拐弯,并在倾向上有明显的转变,寻乌东边倾向北西,会昌周田盆地西侧转向南东。在瑞金、长汀、武平、寻乌、会昌一带有环状构造展布。在瑞金沙洲坝,大埠——超田、信丰——会昌东西向构造与上述环状构造复合。 石城——寻乌白垩系——早第三纪断陷带由几个北北东或北东向延伸的断陷盆地所组成,面积较大的有瑞金和会昌两个断陷盆地,面积分别为和平方公里,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如会昌周田一带,白垩系红色岩层厚达米。断裂西侧为中、低山,东侧为海拔千米以上的南武夷山,而且南武夷山断块掀斜方向在寻乌澄江珊贝附近发生明显的置换现象,北东向鹅湖——三标断裂和周田盆地东侧断裂有喜山期玄武岩分布,在一些地方还有温泉出露。 上述断陷盆地中,发育有三级阶地和河漫滩。在瑞金盆地中,由于受东西向构造影响,由北西到南东,阶地的高度和性质都发生显著变化,第四纪以来盆地西北部相对上升,特别是从沙洲坝塔下寺到沙背,在不到2公里的距离内第二级阶地高差达20米。沙背二级阶地为基座阶地,沉积厚度在10米以下;沙洲坝则为堆积阶地,发育有20多米厚的网纹红土,反映中更新世以来具有差异活动。 该断裂带在寻乌、会昌等地有北西向断裂与它交汇。这些北西向断裂具有更新的活动性。在断层气测量中,寻乌三标、珊贝和会昌县城附近的北西向断裂,其汞、氡的含量均较高。会昌县城南的北西向地裂缝长米、宽米,自年开始发育以来已有十几年时间。广东省地震局曾对这些地裂缝进行断层气(氡气)测量,发现在地裂缝分布区域含氡量明显增高,并认为这应与该地区的北西向断裂活动有关。在离地裂缝不远处,见有第四纪冲积砂砾石层与白垩纪晚期钙质粉砂岩夹页岩呈断层接触(见下图)。 据近年来地壳形变测量资料,从赣州经瑞金到福建长汀,年到年地壳形变曲线一直趋于上升,最大幅度为30.6毫米,形变速率最大值为每年1.6毫米,形变梯度0.8毫米/公里。寻乌到蕉岭从年到年的地壳形变曲线趋于下降,最大下降量为15毫米,形变速率最大值每年1毫米,形变梯度0.3毫米/公里。 该断裂带是江西境内最活跃的一条断裂带,历史上发生过8次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江西省最大的一次6级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带上。年8月,又在寻乌发生3次ML5级以上地震。年元月再次发生一次ML4.5级地震。邵武至河源断裂带上的破坏性地震大多发生在江西境内的石城—寻乌断裂带上。 2、大余——赣州——兴国——南城断裂带 该断裂西起大余,经南康、赣州中心城区、兴国、延绵直达抚州南城侧,全长余公里,走向NE40~50度;SE、NW均有,小于50~70度不等。断裂成生于中新生代,挽近时期至今仍有活动。它控制大余——池江盆地和赣州——兴国中新生代盆地的展布边界,切割燕山期花岗岩。断裂带硅化破碎,绿泥石化、糜棱岩化强烈。历史上在大余、赣州发生两次中强地震。近年兴国——宁都间中小地震频繁,宁都年3.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断裂右旋平移运动。 3、东西向全南——寻乌断裂带 该断裂带展布于南岭山脉中的全南、龙南、定南至寻乌一带,属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一部分,长余公里,宽40多公里。它由近东西向褶皱、冲断裂、挤压带、花岗岩体和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组成,呈多组断裂展布,断层挤压破碎带发育,并具右旋扭动特点。在断裂带的东段所测同位素年龄51.5×和44×年。断陷盆地内河流阶地和第四纪沉积物发育有差异,反映该断裂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温泉沿断裂带成串出露。历史地震和现今小震活跃,年定南发生5级地震,年龙南又发生5级地震。 4、北北东向赣江断裂带 该断裂带北起九江新港,向西南经湖口、新建、南昌昌北、新干、吉水、吉安——泰和盆地西缘到崇义后,越过梅岭进入广东省境内。在江西省境内延伸长度公里以上,由3条断裂即湖口——遂川断裂、彭泽——崇义断裂和石门街——大余断裂组成,走向北东20~25°,大多倾向北西,倾角50~75°。以右行水平扭动为主,张性也很明显,局部具压性特征。许多学者认为它是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南延部分,也有的学者认为郯城——庐江断裂带没有过长江。该断裂带大部分地段沿赣江河谷展布,被第四系覆盖,成为隐伏断裂,部分地方有出露。在星子白鹿洞、南昌西山有北北东向花岗岩片麻岩带;在丰城、泰和等地,见有该断裂的构造形迹。该断裂带在地球物理场上表现为重磁梯度带,反映在重力场上为鄱阳——吉安重力高值区。在航磁异常图(△T平面图)上,该断裂与一级磁异常分区的边界大体吻合。赣江以西,下地壳厚度5公里,赣江以东则为8公里,反映赣江断裂西侧垂直断距3公里。在南昌昌北、新干、吉安、泰和、芦元等地,沿断裂有喜山期基性岩体产出,反映该断裂带切穿地壳。 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有明显的活动。断裂带西侧的庐山东麓,断层陡崖十分壮观,其断面倾向南东,断距~米,与东侧的鄱阳湖平原洼地在短距离内落差0米(见图),这是该断裂张性活动的结果。在南昌地区,断裂西侧为丘陵山地,西山梅岭长轴方向为北北东,峡谷、瀑布发育;断裂东侧为河流阶地、平原,地势低平(见图2~3),反映断裂西侧上升,东侧相对下降,也是该断裂张性活动的结果。该断裂带严格控制了鄱阳湖——南昌盆地和吉安——泰和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构成它们的东、西边界。南昌盆地西部第四系等厚线总体方向北北东,最大厚度40余米。晚更新世以来,该断裂继续活动,在泰和、南昌昌北机场西河砖瓦厂和新建县乐化镇象山,该断裂切穿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在湖口大桥Ⅲ桥位梅家州中部公路南侧附近1号孔孔深90米处的断层泥热释光年龄13.64±1.09万年。 历史上沿着该断裂带发生3次中强地震,即年1月南昌5.5级、年12月7日波阳5.5级、年2月6日九江5级地震。现今仍有小震活动。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及时删除。 报名
|